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芥瓶庵时与希闻禅师相遇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联"斫入云根便卧云,禅师真可鹤为群":诗人说禅师就像住在云里一样,与仙鹤为伴,形容禅师超脱尘世的高洁品格。用"卧云"这个意象,既写实又写意,既说庵在高处云雾缭绕,又暗指禅师心境高远。
颔联"数竿渐觉龙孙长,一径斜从鸟道分":描写庵周围的竹林和小路。新竹(龙孙)在不知不觉中生长,一条小路像鸟飞过的痕迹一样斜斜地分开。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禅院的幽静。
颈联"山似骨余原太古,僧无肉相即斯文":说这里的山像裸露的骨架,保持着远古的模样;禅师不重外表,却自有文雅气质。用"山骨"比喻山的嶙峋,用"无肉相"形容禅师不注重外表修饰,都很有新意。
尾联"胆瓶印处应如许,我亦来参未得闻":诗人看到庵中的花瓶(胆瓶)留下的印记,感叹这里的一切都如此美好,自己虽然来参访,却还没能完全领悟禅机。最后一句既谦虚又意味深长,暗示禅意需要慢慢体会。
全诗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将禅院景物与禅意完美融合。通过云、鹤、竹、山等意象,营造出空灵脱俗的意境。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禅理的向往,都表达得含蓄而深刻。最妙的是结尾处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恰恰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