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天遁叟八十生日
匡庐秀南纪,积气陵参井。
霞石九叠屏,划嵌霄汉影。
真灵所翔聚,缅对暇以整。
维公宦成归,眺息爱奇岭。
筑屋梵刹旁,琴心自绵永。
平生功名盛,喉吻弃苴梗。
謦颏答松声,都付猿鹤领。
养空森物象,亘古入悲悯。
弥纶载仁书,道与天地准。
孔老释牟尼,寤寐接骖靷。
诜诜两儿子,笑看作赘瘿。
身挈万化枢,无漏亦无尽。
四海此父执,擎觞且造请。
公但吐虹光,照耀五老顶。
霞石九叠屏,划嵌霄汉影。
真灵所翔聚,缅对暇以整。
维公宦成归,眺息爱奇岭。
筑屋梵刹旁,琴心自绵永。
平生功名盛,喉吻弃苴梗。
謦颏答松声,都付猿鹤领。
养空森物象,亘古入悲悯。
弥纶载仁书,道与天地准。
孔老释牟尼,寤寐接骖靷。
诜诜两儿子,笑看作赘瘿。
身挈万化枢,无漏亦无尽。
四海此父执,擎觞且造请。
公但吐虹光,照耀五老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壶天遁叟)八十寿辰时的场景,通过山水与人生的交融,展现其超脱世俗的境界。
开篇以庐山美景起兴,用"霞石九叠屏"形容山势如画卷般壮丽,暗示老人如高山般令人敬仰。"宦成归"说明他功成名就后归隐山林,在寺庙旁筑屋抚琴,抛却官场纷扰("喉吻弃苴梗"指不再参与世俗争论),与松涛猿鹤为伴。
中间部分展现其精神境界:他胸怀古今("亘古入悲悯"),融汇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孔老释牟尼"),将两个儿子视若身外之物("笑看作赘瘿"),体现超然物外的智慧。
结尾描写寿宴场景:四海宾客前来祝寿,但老人依然保持淡泊,他的精神光芒如同彩虹,照亮了象征长寿的五老峰。全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塑造了一位看透红尘、精神自由的长者形象,传递出淡泊名利、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