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独处时的孤寂与沉思。
前两句写室内的场景:金炉里的熏香已经快要燃尽,烟雾淡淡飘散;华丽的灯盏也渐渐暗淡,影子快要消失。这些细节暗示时间已晚,一切都在归于沉寂,烘托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后两句写室外的情景:主人公走出房门,独自徘徊,看到月光下满地落花。这里用“裴回”(即徘徊)表现他内心的迷茫或愁绪,而“落花满明月”则是一个绝美的画面——落花本已凋零,却又被皎洁的月光温柔覆盖,形成一种既哀伤又宁静的美。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没有直接说“我很难过”,而是通过香炉、残灯、落花、明月这些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与淡淡的忧伤。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月夜,与诗人一同感受那份幽思。
张碧
张碧,字太碧,唐末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屡举进士不第,寄情诗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诗风受李白、李贺、贯休影响较深。擅长古风,多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有《张碧歌诗集》一卷。其子张瀛,亦擅诗,事五代南汉,官至曹郎。旧说张碧为唐德宗贞元中人,孟郊推重其诗,当误。 参陈尚君《张碧生活时代考》(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另参《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第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