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崇禧寺有感①

紫翠云中出雨堂(一作烟霞出上方),老僧挥泪(一作游人登览)忆先皇。
赤阑相映苔花落(一作石阑空见岩花乱),翠辇不来山路荒。
此日山河(一作「风云。」)消王气,旧时草木识(一作染)天香。
夜深行殿无人到,应有山云(一作灵)护御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的皇家寺庙,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王朝衰落的感慨。

开篇用"紫翠云中"描绘寺庙原本的辉煌气象,但第二句"老僧挥泪"立刻转折,带出物是人非的悲凉。老和尚流泪回忆先皇,暗示这里曾是皇家重地。

中间两联通过具体景物写衰败:红栏杆还在,但长满青苔;皇帝的车驾不再来,山路荒芜。诗人说如今山河已无帝王气象,但草木还记得当年的皇家香气,这种对比特别打动人心。

结尾最妙:深夜的宫殿空无一人,只有山间云雾还像从前一样笼罩着皇帝的床榻。这个画面既空灵又伤感,云雾仿佛成了唯一还在守护皇权的存在。

全诗没有直接说"王朝衰败",但通过寺庙的荒凉、老僧的眼泪、长苔的栏杆、无人的宫殿这些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变迁。诗人用温柔的笔触写沧桑巨变,使得这份伤感更加悠长动人。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