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林茂之先生已葬钟山

万古钟山下,今成有道阡。
龙蟠高士宅,狸首故人怜。
老尚歌朱鸟,魂应拜杜鹃。
何时磨镜具,一问秣陵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悼念友人林茂之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哀思与敬仰。

首联"万古钟山下,今成有道阡"用时空对比开篇:古老的钟山脚下,如今多了一条通往贤者墓地的道路。"有道"既指墓道,也暗赞逝者品德高尚。

颔联"龙蟠高士宅,狸首故人怜"用两个典故:钟山形似盘龙,暗喻林先生生前居所如高人隐居之地;"狸首"是古时挽歌名,表达故友的哀悼之情。

颈联"老尚歌朱鸟,魂应拜杜鹃"最动人:活着时(林先生晚年)还在歌颂忠贞的朱鸟(象征气节),死后魂魄也该去祭拜啼血的杜鹃(象征思乡)。既赞逝者品格,又暗含诗人自己的家国情怀。

尾联"何时磨镜具,一问秣陵船"用"磨镜"典故(古人以铜镜喻清明心志),表达诗人想整理心绪、乘船去南京(秣陵)祭扫的愿望,余韵悠长。

全诗妙在:
1. 时空交织 - 万古钟山与当下葬礼形成宏大与渺小的对比
2. 虚实相生 - 实写墓地,虚写魂魄,拓展了诗意空间
3. 双关运用 - "有道""龙蟠"等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层寓意
4. 情感递进 - 从客观描述到主观抒情,最后落于个人行动意愿

诗人没有直白说多悲伤,而是通过山水、典故、意象的层层烘托,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思念与敬重。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