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信马金闾道。
称郊游、垂鞭岸帻,指看林表。
芳草绿迷寒山寺,犹听钟声破晓。
换白祫、春衣行早。
泉泻虎邱莺啼树,料烟花、不让吴时好。
绵国祚,古来少。
吴宫麦秀吴娃老。
剩孤城、门题破壁,楚隳吴沼。
后日风光诗人管,闲访灵岩啸傲。
更几度、琴台凭吊。
夕照沧浪亭畔水,有长藤半死松间绕。
疏蕊落,不须扫。

现代解析

这首《贺新郎》描绘了苏州一带的春日风光和历史沧桑,用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打动读者。

开篇写诗人骑马漫游苏州城郊,随意地垂着马鞭、歪戴头巾,悠闲地指点远处山林。寒山寺的钟声穿透晨雾,绿草如茵的景色里,诗人换上春装早早出行。虎丘的泉水叮咚,黄莺啼鸣,诗人感叹眼前美景不输吴国盛世,暗赞此地自古就是福地。

但笔锋一转,带出历史变迁的沉重:昔日吴宫繁华已成麦田,吴地美女也已老去。残破的城墙、倒塌的宫室,见证着王朝更迭。诗人却说这些沧桑遗迹反而成了文人雅士寻访的对象——他们登灵岩山抒怀,在琴台追思往昔。

结尾最有意境:沧浪亭畔夕阳映照水面,老松缠绕着半枯的藤蔓,凋落的花瓣自然飘零,无需打扫。这组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枯萎与新生的交织,暗示历史循环中永恒的自然之美。

全诗妙在将游览的轻松与历史的厚重完美融合,用明快的春景反衬深沉的历史感,最后归于豁达——再辉煌的王朝终会消逝,但山川风月永远值得吟咏。诗人用"不须扫"三字,道出对兴衰变迁的坦然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