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思文德,元臣献武功。
一言深悟主,五利且和戎。
……天地包羞日,山河匿怨中。
……儒生别有泪,不是哭途穷。
……战伐功何有,和亲计未疏。
将军休抵掌,隐忍待驱除。
……氛複埋金阙,尘沙暝梓宫。
……古来尝胆事,泣血望群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古代君臣关系,实则暗含深刻的政治讽喻。全诗通过几个关键场景,揭示了战争与和平背后的复杂真相。

开篇用"圣主思文德"看似歌颂君主仁德,但紧接着"元臣献武功"就暴露了武将好战的本性。"一言深悟主"四句像在夸大臣聪明,实则在讽刺朝廷决策层——他们所谓的"和戎五利"(和平带来的好处)不过是妥协的借口。

中间"天地包羞日"等句画面感极强:用天地含羞、山河藏怨的意象,暗指国家屈辱被刻意掩盖。最精彩的是"儒生别有泪"——读书人的眼泪不是为自己落魄而流,是为国家命运而泣,这种克制表达反而更显悲痛。

后段直接点破"战伐无功,和亲有计"的荒唐现实。"将军休抵掌"(别急着拍手)的警告,与"隐忍待驱除"的期待形成张力。结尾"氛複埋金阙"等句用皇宫蒙尘、先帝陵寝昏暗的意象,暗示国家已到危亡边缘。

全诗最震撼的是最后两句:把"卧薪尝胆"的典故化为"泣血望群公",将越王勾践的隐忍期待投射到当代官员身上,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告,让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危机产生强烈共鸣。诗人用看似平静的叙述,道出了知识分子的忧愤与无奈。

吴沆

(1116—1172)抚州崇仁人,字德远,号无莫居士。博学通经史。高宗绍兴十六年与弟吴澥各献所著书于朝,以误抵庙讳罢归。隐居环溪,人称环溪先生。及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玑》、《环溪集》、《环溪诗话》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