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除夕作

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
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
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
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在除夕夜写下的感慨之作,用白话解读如下:

核心思想:诗人通过战乱与和平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逐句解析: 1. "杀人盈野复盈城" 开篇就描绘了惨烈的战争场景——野外和城里堆满了尸体。这是对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真实写照。

2. "谁挽天河洗甲兵" 诗人发出质问:谁能引来天河之水,洗净沾满鲜血的兵器?这其实是在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战争?

3. "至德收京回纥马" 借用唐朝借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的历史典故,暗示当时政府可能也借助了外部力量来维持统治。

4. "宣和浮海女真盟" 又用北宋与金国结盟最终亡国的历史教训,警告当下不要重蹈覆辙。

5. "兴亡总入连宵梦" 国家的兴衰存亡让诗人夜不能寐,整夜都在做相关的梦。

6. "衰废难胜饯岁觥" 在辞旧迎新的除夕夜,诗人却因身心疲惫连送岁的酒都喝不下去。

7. "五十八年流涕尽" 五十八年来(指诗人自己的年龄),眼泪都快流干了。

8. "可能留命见升平" 最后发出悲凉一问:我还有机会活着看到太平盛世吗?

艺术特色: - 用"天河洗甲兵"这样宏大的想象来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 通过唐朝和北宋两个历史典故,形成古今对照 - 从大场景(战争)写到个人感受(流泪、喝酒),情感层层递进

现代启示: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在今天和平年代读来,更能体会"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道理,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