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诗二十首 其十九
吾徒刘渔仲,漳海一怪民。
尊己卧百尺,藐人直半文。
但求一人知,不顾举世嗔。
石斋礼法人,天刑戒谆谆。
洒泣作刘招,未死招其魂。
西陵短冯生,卓荦亦等伦。
乱世干网罗,佣雇全其身。
举举鲜华子,蒙头灰涸尘。
吾衰失二子,趻踸嗟半人。
冯生盍归来,从我东海滨。
尊己卧百尺,藐人直半文。
但求一人知,不顾举世嗔。
石斋礼法人,天刑戒谆谆。
洒泣作刘招,未死招其魂。
西陵短冯生,卓荦亦等伦。
乱世干网罗,佣雇全其身。
举举鲜华子,蒙头灰涸尘。
吾衰失二子,趻踸嗟半人。
冯生盍归来,从我东海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两位朋友的深情追忆,表达了对知己的珍视和对乱世中人格坚守的感慨。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前八句写刘渔仲:这位住在漳海边的怪人,虽然清高孤傲(把自己看得像百尺高人,把别人看得一文不值),但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哪怕全世界都不理解他。作者用"石斋礼法人"的典故,暗示刘渔仲像古代贤人一样坚守原则,即使遭受磨难也不改其志。
2. 中间四句写冯生:这位住在西陵的年轻人同样杰出,在乱世中像受雇的工人般低调求生,保全了自己。与那些打扮光鲜却内心空虚的世俗之人形成对比。
3.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作者哀叹自己年老时失去了这两位知己,孤独得像半个残缺的人。他呼唤冯生回到自己身边,共度余生。
诗中最动人的是"但求一人知,不顾举世嗔"这句,道出了真正的友谊不需要全世界认可,只要有一个知己就足够。作者用"怪民""半人"这些看似贬义的词,反而突出了两位朋友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全诗在沧桑感中透着温暖,就像老人对着大海回忆故友,既孤独又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