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咏古十六首 其九 ①竹林寺

城南天尺五,祇树给孤园。
甲第王侯去,精蓝帝释尊。
老僧誇塔影,稚子斲松根。
何日天台路,相从一问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城南的古老寺庙——竹林寺,通过今昔对比和细节描写,传递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

前四句写寺庙的地理位置和地位变化:竹林寺虽靠近繁华的城南("天尺五"形容距离极近),但曾是供奉佛祖的清净之地("祇树给孤园"用佛教典故指代寺庙)。如今王侯的豪宅虽已荒废,但寺庙依然被当作神圣的场所受人尊敬。

五六句通过两个生动画面展现寺庙现状:老和尚仍自豪地讲述着佛塔的往事,而小孩子却已在砍伐松树根——暗示寺庙虽存,但已显衰败之象。一"誇"一"斲"的对比,暗含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叹息。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望着破败的寺庙,突然产生超脱的念头——什么时候能踏上通往天台山(佛教圣地)的路,去探寻佛法真谛呢?这里的"问源"既指寻访佛教源头,也暗含对人生本源的思考。

全诗妙在通过"王侯宅变寺庙""老僧与稚子""破败现实与超脱向往"三层对比,用通俗如话的语言,把一座古寺的沧桑写得如在眼前,最后升华出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就像用手机拍下古寺残影,却在滤镜里看到了莲花盛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