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赠别龚佩纫

南郭先生,门巷萧疏,庭除寂寥。
恰一湾蓼岸,远樯列荠,数间竹屋,夜雨鸣涛。
曾记当年,浪游京国,燕赵悲歌也自豪。
归来后,喜依然三径,仲蔚蓬蒿。
乾坤群盗如毛。
叹萍梗吾生信所遭。
且风灯擘阮,和之檀板,烟帆醉菊,侑以霜螯。
十日联床,一尊下榻,白饭青刍累素交。
明将发,怕空江叠浪,万籁悲号。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朋友龚佩纫的离别赠言,用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最后落脚到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上阕:两种生活的对比
* 隐居生活(眼前): 开篇用"南郭先生"的典故,点明自己现在过着隐居生活。房子简陋("门巷萧疏"),院子冷清("庭除寂寥"),但环境清幽:远处河岸开满蓼花,船只像荠菜一样排列;竹林小屋,夜雨声像波涛一样。虽然孤独,但自在。
* 壮游生活(回忆): 笔锋一转,回忆当年在京城("京国")的豪迈生活。"燕赵悲歌"指代北方豪侠之气,作者也曾意气风发。但最终选择回归田园("三径"、"蓬蒿"都是隐居的代称),享受平淡。

下阕:乱世中的友情
* 世事艰难: "群盗如毛"比喻世道混乱,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
* 苦中作乐: 即使如此,也要在风灯下弹琴("擘阮"),用檀板打拍子;在烟雨中泛舟,就着菊花喝酒,吃秋天的螃蟹。这些细节充满生活情趣,体现作者的豁达。
* 珍惜相聚: "十日联床"指长时间同住,"一尊下榻"指热情招待,"白饭青刍"指粗茶淡饭也真心相待。强调朋友间不计较物质,重在交心。
* 离别愁绪: 最后想到明天就要分别,担心江上风浪大,万物都像在为自己的离别而悲鸣。将离别的伤感融入景物,更显深情。

总结: 这首词的精髓在于对比和转折。通过隐居与壮游的对比,展现人生选择;通过乱世与友情的对比,突出真情可贵。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更有对友情的珍视,最终汇聚成对离别的无限怅惘。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