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与友人在山中相聚的场景,充满了宁静的忧伤和对人生的感慨。
前两句写的是清秋时节,诗人和朋友在草阁中喝酒,漫步山间时心中涌起许多幽深的思绪。这里"幽思多"三个字点出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不是单纯的快乐,而是带着淡淡忧愁的沉思。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美的画面:雨后的暮霭久久不散,江面上野鸭静静飞过。这两句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水墨画般的秋景,动静结合,烟雨朦胧中透着宁静。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说虽然身处他乡,但与朋友的友情格外深厚,这些年来为世事忧愁,头发都变白了。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暗示了时代的动荡给人带来的忧虑。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宽慰:虽然现在只能戴着普通人的头巾(白帻)归隐山林,但比起那些在云台石室中追求功名的人,这样的生活或许更好。这里既有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也暗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整首诗就像一幅秋日山水画,既有"雨外暝烟""江间飞鹜"这样清新的自然描写,又饱含"频岁忧时""殊方交游"的人生感慨,在宁静的画面下涌动着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这次秋日聚会,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也抒发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最终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