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试院宋自公堂后双古柏(戊午)
自公堂后双古柏,六百馀年老宋客。
蟠根郁律透重泉,生气勃然出堂脊。
一株轇轕纹节转,一株皮厚腹中𡍩。
等閒莺燕不敢来,绝顶花雕刷寒翮。
瓦沟残日落青子,苍鼠奋髯啖其液。
此堂支柱多古碍,乾道七年魏王宅。
汤阴恶桧刳不尽,巩洛松楸种何益。
此柏幸栽节度家,颇有清香凝画戟。
徒恨苔身长百尺,未与冬青树争碧。
堂阴谁可话畴昔,六碑首问熙宁石(堂后有石碑六皆两宋物也)。
蟠根郁律透重泉,生气勃然出堂脊。
一株轇轕纹节转,一株皮厚腹中𡍩。
等閒莺燕不敢来,绝顶花雕刷寒翮。
瓦沟残日落青子,苍鼠奋髯啖其液。
此堂支柱多古碍,乾道七年魏王宅。
汤阴恶桧刳不尽,巩洛松楸种何益。
此柏幸栽节度家,颇有清香凝画戟。
徒恨苔身长百尺,未与冬青树争碧。
堂阴谁可话畴昔,六碑首问熙宁石(堂后有石碑六皆两宋物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华试院公堂后两棵六百多年的古柏树,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历史联想,传递出对时光流逝与生命韧性的思考。
前八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笔法刻画古柏:两棵老柏树像两位宋朝的老者,根系盘曲深入地下,树冠却生机勃勃地探出屋顶。一棵树皮皲裂如老人皱纹,一棵树干粗壮中空。连莺燕都不敢靠近,只有猛禽偶尔停在树顶。阳光透过瓦缝在柏树上投下光斑,松鼠啃食着树上的果实——这些细节让古柏充满灵性。
中间八句转入历史沉思:公堂的梁柱可能来自南宋乾道年间的王府。用"汤阴恶桧"暗指南宋奸臣秦桧(其故乡汤阴),说这类祸国者就像砍不完的坏树,而北宋皇陵(巩洛)的松树也护不住王朝。相比之下,这两棵柏树因长在官府而得以保全,清香甚至浸润了官员的画戟,暗含对正直品格的赞美。
最后四句流露感慨:虽然古柏高达百尺,却比不上冬青树常青(暗喻人生总有遗憾)。在堂阴下想找人聊聊往事,只能去辨认六块北宋熙宁年间的石碑——这个收尾巧妙地把自然景观、历史沧桑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老柏树写活了:它们既是自然奇观,又是历史见证者,树皮的皱纹里刻着朝代更迭,树梢的风声中回荡着古今对话。诗人通过"老树看尽兴亡"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在时间长河中,无论是巍峨古木还是短暂人生,都既有坚韧的一面,也难免留下遗憾。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