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齐一首寄内子南昌

阿齐一笑龋其齿,行傍几案貌甚美。
十年婚宦有此女,那能对之阙欢喜。
常令失想梦亦笑,如此妙诣岂有理。
有时对镜自呼狗,亦或抱枕认作子。
爱花腹猫当马骑,见赤脚婢呼鬼鬼。
宵来乞母拍使睡,向明唤爷吻而起。
万古不故此微物,往觉四大无其伟。
令我忽忽忆幼年,一时所向辄披靡。
跨兄铄姊恃母慈,宁遂常儿习拜跪。
秖今百年了万里,投入母怀惟尺咫。
大车怒马不称意,惟母两臂差可倚。
逢人低头谢不速,思及儿时真愧死。
乃知神勇即天情,谁能持斧斫阵垒。
作诗写心寄吾内,欢极泪落盈吾纸。
一事阿齐吾羡汝,汝今有父吾则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父亲写给远在南昌的妻子和女儿阿齐的家书,用充满童趣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父爱的柔软与深沉。

孩子的天真烂漫
开篇用"龋齿一笑""自呼小狗""把枕头当孩子"等画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女儿古灵精怪的模样。孩子骑猫当马、喊赤脚丫鬟"鬼鬼"的淘气行为,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个小人儿在家里横冲直撞的可爱场景。这些日常片段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

父亲的柔软内心
这个在职场打拼十年的父亲,面对女儿时完全卸下防备。女儿睡前要妈妈拍背、清晨用吻唤醒父亲的细节,让他感叹"万古不变的童心比天地更伟大"。这种强烈对比让人看到:在外坚强的父亲,回家后也会被孩子的笑容融化。

成年后的怅惘
诗人由女儿联想到自己的童年,当年他也是个"骑哥哥欺负姐姐"的顽童,如今却要戴着社会面具"逢人低头"。最动人的是"投入母怀惟尺咫"这句,道尽成年人渴望回到母亲怀抱却不可得的遗憾。

家书的温度
结尾处"欢极泪落盈吾纸"的描写极具画面感,让我们看到父亲写着家书时又哭又笑的真实情感。最后一句"我羡慕阿齐有父亲,而我的父亲已不在"的对比,突然把全诗的温情推向更深的层次,流露出对生命传承的感悟。

全诗就像一部家庭录像,记录着女儿成长的童趣片段,也记录着父亲在岁月流逝中的复杂心绪。它告诉我们:最打动人心的诗歌,往往就藏在给孩子擦口水、陪孩子玩骑大马的平凡时光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