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和梅都官韵(癸未)
于垤鹳不鸣,涉波豕潜逃。
不有肤寸云,焉得阴雨膏。
徒封蜥蜴瓮,未毨鸟兽毛。
既乏招凉珠,讵有含风袍。
良苗日以槁,莫抽分寸毫。
夏畦病莫治,秋乃亡其曹。
老翁愁旅食,疾首虚爬搔。
广厦尚苦热,何况层楼高。
不有肤寸云,焉得阴雨膏。
徒封蜥蜴瓮,未毨鸟兽毛。
既乏招凉珠,讵有含风袍。
良苗日以槁,莫抽分寸毫。
夏畦病莫治,秋乃亡其曹。
老翁愁旅食,疾首虚爬搔。
广厦尚苦热,何况层楼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酷暑干旱下的民生疾苦,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传递出深切的同情。
开头用鹳鸟不叫、猪躲水里的反常现象,表现天气异常炎热干旱。接着用"没有云彩哪来的雨"这种直白的因果关系,强调干旱的严重性。诗人提到封住求雨的蜥蜴瓮(古人求雨仪式)、鸟兽掉毛这些细节,更凸显抗旱无望的困境。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既没有降温的宝珠,也没有御热的衣袍,庄稼一天天枯萎,农民连治病的力气都没有。特别用"秋乃亡其曹"暗示秋收无望,整个村庄都可能饿死。老人在旅途中为食物发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普通百姓的绝望。
最后用"广厦尚苦热"反衬"层楼高"的酷热难耐,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连富贵人家都受不了,穷人更无处可逃。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拍纪录片,让读者直接看到旱灾下的人间惨状,感受到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