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超脱尘世的修行境界,用浅显的意象传递深刻的禅理。
前两句"天花散处即重茵,供养真如不坏身"用浪漫的想象展现修行环境:高僧所到之处,飘落的天花自然铺成坐垫(重茵),这些花瓣供养着他永恒不灭的佛性(真如不坏身)。这里把枯燥的修行生活写得充满诗意。
后两句"自是芳踪𩀱白足,何曾容易踏红尘"通过对比手法,说高僧的足迹(芳踪)总是与白莲花相伴(白足象征清净),强调他根本不屑沾染世俗(红尘)。"何曾容易"四个字特别生动,仿佛看到高僧对俗世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
全诗最妙的是把"天花"、"白足"这些佛教意象,与"红尘"这个世俗象征对立起来,不用直接说教,就让人感受到修行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就像用"花瓣坐垫"和"泥泞道路"的对比,自然显出选择修行之路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