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荼蘼花(一种蔷薇科攀援植物)覆盖的幽静洞窟,充满了自然野趣和文人雅兴。
前两句写景:荼蘼藤蔓新旧交错,像千万条绿龙盘绕,有的攀在架上,有的挂在篱笆,还有些垂落在栏杆。用"万蟠"形容藤蔓的茂盛狂野,画面感很强。
后两句写人:一位醉醺醺的先生(指园亭主人喻叔奇)从花洞归来,帽子上堆满荼蘼的落花,像顶着香雪。这里用"醉帽"暗示主人的洒脱,"香雪"既写花的洁白芬芳,又暗含洞中花雨纷飞的梦幻感。
全诗妙在把普通藤蔓写得生机勃勃,又通过醉汉沾花这个生动细节,让静止的风景活了起来。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传递出文人寄情山水的闲适情趣,读来仿佛能闻到那股带着酒香的花气。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