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坡道院

曾阅金坡图,未访金坡山。
兹晨览胜迹,恍若非人间。
杳霭数峰合,蹁跹孤鹤还。
坛高耸石壁,云白锁松关。
感慨劫灰后,遨游西日残。
长吟下山去,尘土复愁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金坡道院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又难以完全摆脱忧愁的复杂心境。

1. 向往与现实的交织
诗人开头说曾经看过金坡山的画,但没亲自去过,这次终于有机会游览。一开始用"恍若非人间"形容道院景色美得像仙境,说明他带着很高的期待,实际景色也确实让他震撼。

2. 动静结合的风景画
中间几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写景:远处几座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杳霭数峰合),一只鹤优雅地独自飞回(蹁跹孤鹤还)。接着拉近镜头,看到高耸的石壁祭坛(坛高耸石壁),松树间的云雾像锁住了山门(云白锁松关)。这些描写既有层次感又充满仙气。

3. 时间带来的感慨
"感慨劫灰后"暗示这里可能经历过战乱或灾难,诗人在夕阳下游览(遨游西日残),这种时间意象加重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4. 无法摆脱的尘世烦恼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虽然山中美景让人想长留,但诗人还是得下山,回到现实后马上又愁容满面(尘土复愁颜)。这种反差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旅游时暂时忘记烦恼,但回去又要面对生活压力。

全诗妙在既写出了修仙圣地的飘逸,又诚实记录了凡人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奈。那些云雾、孤鹤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而最后的转折又让人会心一笑——原来古人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会为"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而纠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