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东昌写寄白雪楼图
诗名东郡沈隐侯,那复擅奇顾虎头。江湖槃薄有能事,画我山中白雪楼。
推毫已经海色至,无乃兼驱蛟蜃游。须臾百里岱阴合,咫尺疑闻清河流。
华不注山得非雨,平陵以西胡独秋。松风似欲卷绡起,良久看云失去留。
丹青快意痴如此,丘壑过人老即休。使君实解郢中调,为尔深知宋玉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为答谢朋友李东昌为他画《白雪楼图》而写的。全诗通过赞美画作的高超技艺,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前四句夸赞李东昌的画技高超,说他像南朝著名画家顾恺之一样技艺精湛,能画出诗人隐居的白雪楼美景。"江湖槃薄"指画家在江湖间漂泊却能画出如此佳作。
中间八句生动描绘了画中景色:海天一色仿佛能看见蛟龙游动,泰山阴云密布却似乎能听见清澈的流水声。华不注山(济南名山)烟雨朦胧,平陵以西秋意萧瑟。松风似乎要掀起画绢,云彩的流动让人看得入迷。这些描写既展现了画作的逼真,也暗含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最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痴迷于这样快意的画作,但人老了终究要放下对山水的眷恋。他称赞李东昌是真正懂艺术的知音,就像当年宋玉的知音一样,能理解他隐居的孤寂与忧愁。这里的"郢中调"指高雅的艺术,"宋玉愁"则暗喻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全诗将题画、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既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以及对知音难得的感慨。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题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