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湖边闲适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田园气息和淡淡的离愁。
开头两句写诗人准备离开湖边住所,但临走前还在亭子里随意小坐,享受片刻悠闲。"欲离"和"别卜居"透露出不舍之情,"每亭随意坐须臾"则展现了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湖边美景:鱼儿吐出的泡沫粘着花瓣,微风吹动蛛网抖落露珠。傍晚时分在竹阁远眺越地山色,暖阳下游人在吴地品尝莼菜。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鱼动、风动的活泼,又有山色、游人的静谧,构成一幅生动的湖畔生活图景。
最后两句提到北宋隐士林和靖(林逋)曾在此吟诗赏梅,但如今已记不清还剩下几株残梅。这里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暗含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对隐逸高士的追慕。诗中鱼沫、蛛丝、竹阁、莼乡等意象都富有江南特色,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优美的湖畔世界。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