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深夜饯别宴会的场景,充满了依依不舍的离愁。
开头两句写宴会结束时的情景:酒席已经撤去,酒杯却还在倒酒(说明大家舍不得结束);风停了,但衣服仍感到凉意(暗示内心的凄凉)。
中间四句写离别的心情:欢乐的气氛刚刚让人感到温暖,但忧愁始终萦绕心头。这次聚会大家还能坐在一起,但想到之后就要各自孤单,不禁伤感。
最后两句是全诗最动人的部分:他们珍惜这最后的相聚时光,在静谧的深夜里牵着手不忍分开。"婉娈"这个词用得很妙,既形容夜色的柔美,又暗含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全诗没有直接说"舍不得",但通过"复倾""犹冷""耿耿""孤景"这些细节,把离别时那种说不出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最后那个"携手夜方静"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两个好友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握手的场景,所有的不舍都在这无声的动作里。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