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人诵经

沉思何处雨花零,彷佛灵山会上曾。
不愧后来成佛女,宛如前辈在家僧。
翳花去眼空无蒂,老玉胜春瘦弗棱。
相伴灵椿岁寒操,共看两干又传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虔诚诵经的女性形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她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前两句用"雨花零落"和"灵山法会"的佛教典故,暗示这位女子诵经时进入了忘我境界,仿佛亲临佛祖讲经的圣地。这里没有直接夸赞,而是用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她诵经时的虔诚状态。

三四句用"成佛女"和"在家僧"的比喻,点明她虽未出家却已具备修行者的风骨。诗人巧妙将女性与僧人形象并置,打破了世俗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五六句的意象尤为精妙:用"翳花凋谢"暗喻看破红尘,用"老玉胜春"形容她虽年华老去却比春光更超然。这两个比喻一虚一实,共同勾勒出一位不慕荣华、内心澄澈的修行者形象。

结尾用"灵椿"(长寿之树)和"传灯"(佛法传承)的意象,既赞美她与丈夫共修佛法的伉俪情深,又暗含佛法代代相传的深意。岁寒松柏的典故更突显其坚贞品格。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女性修行者置于中心地位,这在古代诗歌中颇为罕见。诗人通过雨花、老玉等柔美意象与佛法、传灯等庄严意象的结合,塑造出一位既有女性特质又具佛性的独特形象,展现了超越时代的性别平等意识。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