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丹井

岂复风流似葛洪,寻仙还到紫阳宫。
遥闻环佩锵云表,尚想丹砂浴井中。
白发那能生羽翼,苍生坐待起疲癃。
银瓶素绠中宵汲,怕有蟠龙解喷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葛洪丹井》借寻访葛洪炼丹遗迹,表达了诗人对修道成仙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全诗用浅显的意象传递深刻的人生思考,读来既有仙气飘飘的意境,又饱含人间烟火气。

首联"岂复风流似葛洪,寻仙还到紫阳宫"开篇就点明主题:诗人自叹不如葛洪那般潇洒,却仍执着地来到道教圣地紫阳宫寻仙问道。这里用"风流"形容葛洪,既指他超凡脱俗的气质,也暗含对他修道成就的羡慕。

颔联"遥闻环佩锵云表,尚想丹砂浴井中"展开想象:仿佛听见云端传来仙人的玉佩声,还能想见当年葛洪在丹井中炼制仙药的场景。"环佩锵"的清脆声响与"丹砂浴"的视觉形象相结合,营造出亦真亦幻的仙境氛围。

颈联"白发那能生羽翼,苍生坐待起疲癃"笔锋一转,从仙境回到现实:自己白发苍苍难成仙,百姓们还在苦难中等待解救。"羽翼"代指飞升成仙,"疲癃"指病弱困苦的民众,两句形成强烈对比,凸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尾联"银瓶素绠中宵汲,怕有蟠龙解喷风"最富戏剧性:深夜用银瓶打井水时,竟担心会惊动井底的蟠龙掀起狂风。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结尾,既保留了寻仙的神秘感,又暗喻追求理想时可能遭遇的未知风险。

全诗妙在将修道题材写得生动可感:云端玉佩声、井底蟠龙这些意象通俗易懂,而"白发"与"苍生"的对照又赋予诗歌现实深度。诗人没有刻意说理,而是通过寻仙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自然流露出"既向往超脱又牵挂人间"的复杂心境,这种矛盾心理正是普通人也能共鸣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