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除夕夜一个人在寺庙里过年的感受,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开头两句很直白:我喝醉了要先睡,大家别怪我。除夕守岁太累人,谁有精力熬通宵呢?——这里透露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诗人独自在外的孤独。
中间四句写得很巧妙:没有鞭炮声反而能睡个好觉,不用羡慕别人家过年热闹("椒花颂"指新年祝酒词)。虽然今晚一过就是新年,但人情世故转眼就变样了。——这些句子既写出了寺庙过年的清净,又暗含对社会世态炎凉的感叹。
最后两句最动人:远远想着家里儿女团聚的场景,就缺我这个第十个人("屠苏"是过年喝的酒)。——这里用数字"第十人"特别打动人,让读者能想象出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唯独少了远行的父亲,画面感很强。
整首诗妙在:
1. 用对比手法:寺庙的冷清 vs 想象中家的热闹
2. 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特别是最后两句,不说"想家",却说家里团圆"少个人",更显思念
3. 写出了过年时成年人特有的疲惫感和对亲情温暖的渴望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