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纪 其四

归去铜龙咽漏迟,欢娘偏唱恼公诗。
盛名早慕罗昭谏,狂态宁嗤杜牧之。
竹叶翻时鸾独宿,桐花落处凤相思。
鄂君绣被香熏久,心悦夫君却未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爱情中的复杂心理,既有甜蜜的期待,也有淡淡的忧愁。

首联“归去铜龙咽漏迟,欢娘偏唱恼公诗”用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的缓慢声音,暗示女子等待心上人归来的焦急心情。“欢娘”本应唱欢快的歌,却偏偏唱起忧伤的诗,这种反差烘托出她内心的矛盾。

颔联“盛名早慕罗昭谏,狂态宁嗤杜牧之”借用两位历史人物(唐代诗人罗隐和杜牧)来比喻心上人。女子既仰慕他的才华,又包容他的不羁,展现了她对爱人全面的欣赏。

颈联“竹叶翻时鸾独宿,桐花落处凤相思”用竹叶翻动、桐花飘落的自然景象,比喻女子独处时的孤寂。鸾凤是爱情鸟,这里暗示她渴望与爱人相聚。

尾联“鄂君绣被香熏久,心悦夫君却未知”是全诗情感的核心。女子精心准备着绣被(暗示婚床),却不确定对方是否知晓自己的心意。这种“爱在心口难开”的忐忑,让整首诗在甜蜜中带着一丝苦涩。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历史典故,把一个恋爱中女子既勇敢又羞涩、既幸福又不安的心理刻画得生动感人。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明明已经为爱付出许多,却不敢确定对方心意的患得患失,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