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济生庵至乌龙潭憩潭上

微风吹林气,境惬无深浅。
落日泻潭影,临流恣遐眄。
灌木澄涟漪,水容纷漾演。
人烟虽密迩,颇不闻鸡犬。
宛宛旧行迹,十载一来践。
惜无幽人庐,蒿径为子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济生庵到乌龙潭一路的闲适漫步,以及他在潭边休憩时的所见所感。

开头"微风吹林气"四句,用清新的笔触勾勒出傍晚林间的惬意:微风带着草木清香,落日余晖洒在潭水上,诗人悠闲地临水远眺。这里"境惬无深浅"很妙,既说景色宜人让人忘记时间流逝,也暗指潭水深浅难测。

中间四句聚焦潭水之美:灌木倒影在水中荡起涟漪,水面光影变幻。虽然附近住着人家,却听不到鸡犬之声,突出环境的幽静。这种闹中取静的描写,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最后四句转入感慨:诗人发现十年前走过的旧径依然依稀可辨,可惜没有隐士的茅屋,不然真想为友人("子")清理出一条小路共赏美景。这里的"蒿径为子剪"既表现对友人的情谊,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写生:微风、落日、潭影、灌木等意象构成清幽的画面,而"恣遐眄""纷漾演"等动态描写又让画面活了起来。诗人通过十年重游的时空交错,在寻常景物中寄托了超脱尘俗的情怀,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