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龚翁行之
龚翁古端士,而尤爱气类。
余昔稚且狂,友之折行辈。
高才不用世,乃为后起赖。
翩翩三凤毛,出匣露光怪。
翁为古稀人,我亦知非岁。
看翁尚矍铄,顾我已衰迈。
相与成老友,颓景各自爱。
惜非山水乡,放脚若有碍。
节物有时佳,诗酒亦堪在。
从翁杖屦游,或作州闾会。
日月从此长,黥劓何足悔。
余昔稚且狂,友之折行辈。
高才不用世,乃为后起赖。
翩翩三凤毛,出匣露光怪。
翁为古稀人,我亦知非岁。
看翁尚矍铄,顾我已衰迈。
相与成老友,颓景各自爱。
惜非山水乡,放脚若有碍。
节物有时佳,诗酒亦堪在。
从翁杖屦游,或作州闾会。
日月从此长,黥劓何足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回忆与长辈龚翁的忘年之交,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珍惜友情的心情。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开头回忆年轻时:诗人说自己年轻时轻狂不懂事,却能和德高望重的龚翁成为朋友。龚翁虽然怀才不遇,但培养出了三个出色的儿子("三凤毛"指优秀子弟)。这里用"出匣露光怪"形容龚翁的孩子们像宝剑出鞘一样光彩夺目。
2. 中间感叹时光:现在龚翁已经七十多岁(古稀),诗人自己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知非岁"指五十岁)。龚翁依然精神矍铄,但诗人感觉自己已经衰老。两人成了真正的老朋友,虽然都老了但互相珍惜。
3. 最后写当下生活:诗人遗憾居住地没有好山水,限制了游玩。但在平凡日子里,写诗饮酒也很惬意。他们经常拄着拐杖一起散步,或者参加乡里的聚会。结尾说这样的日子让人忘记过去的挫折("黥劓"是古代刑罚,比喻人生磨难)。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折行辈"(打破辈分界限)、"相与成老友"等朴实语言,展现了跨越年龄的真挚友情
- "看翁尚矍铄,顾我已衰迈"的对比,道出了中年人面对衰老的复杂心情
- 最后把平淡的日常写得充满温情,说明真正的友情不需要惊天动地
全诗就像两个老朋友坐在夕阳下聊天,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珍惜,读来温暖又带着淡淡的人生感慨。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