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行杂咏 其三

西捻从西来,陕西及山西。
长驱不留行,躏我燕赵齐。
析津国南门,到此迥妖旗。
句河而股海,运河实弦之。
区中卅余邑,马足纵横驰。
千里断邮报,击柝闻王畿。
宫中三圣人,日旰忧烝黎。
禁旅屯近郊,火器升城陴。
五城兴团防,列肆谨所讥。
三方既命将,十道犹徵师。
防剿各有职,廓清常指期。
庙谟岂操切,威克今所宜。
亟当洗赤县,然后靖四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战争场景,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敌军入侵、国家危难的紧张局势。

开头直接点明敌军(西捻)从西边打来,迅速攻占了陕西、山西,一路横扫河北、山东等地。诗人用"长驱不留行"形容敌军势如破竹,用"马足纵横驰"表现敌军铁骑在三十多座城池间肆意践踏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破坏力。

诗中特别突出了京城(析津)的危机感:敌军逼近首都南门,千里通讯中断,连皇宫都能听到敌军敲梆子的声音。皇帝和官员们日夜忧心百姓安危,紧急调兵遣将:禁军驻守城郊,城墙上架起火器,全城组织民兵巡逻,商铺都要接受严格检查。

最后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战争观点:朝廷调兵遣将分工明确(防剿各有职),希望能速战速决(廓清常指期)。诗人认为这种强硬手段是必要的,主张先平定中原(洗赤县),再安定边疆(靖四陲)。

全诗就像一部战争纪录片,既有宏观的战局描写,又有京城戒严的细节特写,最后还加入了作者对战略的思考。通过紧凑有力的语言,让读者仿佛亲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感受到战争迫近的压迫感和人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