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到白石先妣茔所

不瞻宰木过三年,霜露凄凉倍怆然。
马鬣但惊荒宿草,龟趺未办表新阡。
平生钟釜空遗恨,旧物桮棬半不传。
鸿雁差池风雨急,吞声清泪彻黄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去扫墓时写下的感怀之作。全诗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丧母之痛和未能尽孝的遗憾。

首联写作者三年没来扫墓,如今站在秋霜寒露中倍感凄凉。这里用"宰木"(墓旁树木)代指母亲坟墓,用自然环境的寒冷烘托内心的悲痛。

颔联描写墓地荒凉的景象:坟头马鬣般的野草杂乱生长,墓碑底座(龟趺)还没准备好为母亲立新碑。通过"宿草""龟趺"这些具体物象,展现墓地的荒芜状态。

颈联转为自责:母亲生前用的锅碗(钟釜)还在,却再也无法尽孝;她用过的杯盘(桮棬)大多已遗失。通过日常用品这个切入点,表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永恒遗憾。

尾联用大雁在风雨中慌乱飞行的画面,暗喻自己失去母亲后的无助。最后"吞声清泪彻黄泉"是全诗情感爆发点——强忍哭声流泪,这泪水仿佛能穿透九泉到达母亲身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的生活细节(锅碗、杯盘)唤起共鸣
2. 将自然景象(霜露、荒草、风雨)与内心情感完美结合
3. 语言平实却情感浓烈,把中国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