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徐郡公得雄赋此贺之 其二

海晏珠还掌上珍,拈花微笑是前身。二龙噀水九枝秀,一鹄冲霄六矢新。

臧母集肩金鸑鷟,志公摩顶玉麒麟。悬知慧业钟灵鹫,不数崧生甫与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祝贺徐郡公喜得贵子的贺诗,用了一系列吉祥的比喻和典故来赞美新生儿的不凡。

首联“海晏珠还掌上珍”用平静大海中寻回珍珠的典故,比喻孩子是失而复得的珍宝;“拈花微笑”借用佛教禅宗故事,暗示孩子有慧根,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颔联用“二龙喷水”“一鹄冲天”的生动画面,既形容孩子出生时祥瑞环绕(龙吐水滋养万物),又预示他未来会像离弦之箭般一飞冲天。“九枝秀”暗指家族枝叶繁茂,“六矢新”典出《诗经》中“六矢射天地”,象征孩子将来能建功立业。

颈联用两个典故进一步夸赞:臧母(贤母典范)肩头停着金色凤凰(鸑鷟),志公禅师(高僧)抚摸孩子头顶说他是玉麒麟,都在强调孩子天生贵气,有圣贤之相。

尾联直接点明:这孩子是灵鹫山(佛教圣地)慧业转世,比周朝名臣申伯、甫侯(崧生甫与申)降生时的祥瑞更胜一筹。全诗通过神话意象堆叠,把新生儿比作龙凤、麒麟等祥瑞,表达了对孩子未来成就的极高期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