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林叔大都事

省闱无事日盘桓,犹是中朝供奉官。
半臂缥绫披月下,三神珠阙望云端。
庄蓠草变鲸波落,苜蓿花开雁塞寒。
因话朔南声教在,一回相对客怀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京城悠闲生活的画面,同时透露出对远方边疆的牵挂。全诗用日常场景与壮阔意象交织,展现文人官员的复杂心境。

首联"省闱无事日盘桓,犹是中朝供奉官"说这位林叔大人在官署清闲度日,仍是朝廷重要官员。"盘桓"二字活画出他在衙门里踱步消磨时光的样子,让人感受到公务不忙时的悠闲。

中间两联最精彩。"半臂缥绫披月下"像特写镜头:月光下,他披着淡青色丝织披风,这个细节既显身份又带仙气。"三神珠阙望云端"突然把视线拉远,仰望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宫殿,暗含对朝廷的敬畏。接着笔锋转到边疆:"庄蓠草变鲸波落"用海草随巨浪起伏比喻边境动荡,"苜蓿花开雁塞寒"则以塞外苜蓿花开、大雁飞过的寒凉景象,暗示对戍边将士的牵挂。

尾联"因话朔南声教在,一回相对客怀宽"是点睛之笔:当聊到朝廷教化远播南北时,主客相视一笑,漂泊在外的愁绪顿时宽解。这里"声教"代指国家文化影响力,说明他们虽身在安逸京城,心却系着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定。

全诗妙在将日常办公场景与宏大国家叙事自然融合,通过"月下披风"的雅致和"塞北苜蓿"的苍凉对比,展现古代知识分子既享受生活情趣,又心怀天下的精神世界。最后以主客畅谈国事的温暖画面作结,让整首诗在开阔意境中透着人情味。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