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家
野人家,瓦少茅半遮。
墙外横青山,墙头出葵花。
绕屋桐树绕屋麻,地碓舂粟如黄芽。
小如高髻发爬𧤺,平生有额不点鸦。
月色夜夜照纺车,木棉纺尽白雪纱。
为言主家颇豪奢,绣罗作裙歌娇娃。
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
墙外横青山,墙头出葵花。
绕屋桐树绕屋麻,地碓舂粟如黄芽。
小如高髻发爬𧤺,平生有额不点鸦。
月色夜夜照纺车,木棉纺尽白雪纱。
为言主家颇豪奢,绣罗作裙歌娇娃。
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生活的真实画面,同时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开头直接点出"野人家"的居住环境:瓦片残缺、茅草屋顶半遮半掩,但墙外能看到青翠山色,墙头探出向日葵。这里用简朴的农家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
接着描写农家日常:屋前屋后种着桐树和麻,用石臼舂米,米粒像嫩芽一样新鲜。这里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
诗中特别提到农家女:头发随意盘起,从不化妆打扮。这个细节突出了农家的朴实无华。夜晚在月光下纺纱的场景尤其动人,把木棉纺成雪白的纱线,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最后笔锋一转:听说富贵人家过着奢侈生活,穿着绣花罗裙歌舞享乐。而官府催税的文书像火一样紧急,农民不得不连夜骑马去衙门。这里通过强烈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农民辛勤劳作却要应付苛捐杂税,而富人却能尽情享乐。
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前八句描绘农家生活的宁静美好,后四句突然转向社会现实的残酷,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在感受到田园诗意的同时,也体会到作者对贫富差距的批判。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