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平圃驿过中秋赏月的情景,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流露出漂泊他乡的感慨。
首联"平圃驿前端正月,金鳞万叠水光开"用生动的比喻,把月光照耀下的水面比作万片金色鱼鳞,展现出一幅波光粼粼的中秋夜景图。
颔联"婵娟几见他乡共,老大宁期此地来"道出了游子的心酸。月亮虽美,却是在异乡共赏;年纪已大,没想到会在这个地方过节。两句透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人生漂泊的无奈。
颈联"星汉夜摇旗影动,江山秋入笛声哀"继续写景,但加入了更多情感色彩。星光闪烁中仿佛看到战旗飘动,秋风吹来凄凉的笛声,暗示着时局动荡和个人感伤。
尾联"病夫懒坐那禁酒,喜看频倾举玉杯"笔锋一转。虽然身体不适,但面对美景美酒,还是忍不住频频举杯。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既真实又富有生活情趣。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把中秋月色、驿馆风光与个人际遇、家国情怀紧密结合。语言上善用比喻(金鳞)、对比(他乡共月)、通感(笛声哀)等手法,让普通的赏月场景变得意蕴丰富。最后在伤感中透出一丝豁达,展现了文人面对逆境的洒脱态度。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