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三章 其三

春微沙不草,物竭市无人。
游食兵难练,荒书县屡陈。
土关讥逸盗,囤粟禁强民。
谁善操刀割,能教治一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破败的县城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治理难题。

春天来了,但风沙太大,草木难以生长("春微沙不草"),市集上空无一人,物资匮乏("物竭市无人")。百姓流离失所,连军队都难以招募训练("游食兵难练"),县里不断上书朝廷报告灾情("荒书县屡陈")。

官府在土门关设卡盘查逃犯("土关讥逸盗"),又禁止百姓强抢粮仓("囤粟禁强民")。最后诗人发出感慨:谁能像熟练的厨师操刀切肉那样("谁善操刀割"),让这个烂摊子焕然一新呢("能教治一新")?

全诗用白描手法,通过六个具体场景,层层递进地展现了灾荒年代的民生凋敝。最后两句的比喻尤其精妙,把治理难题比作厨艺,既形象又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