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仪仲名其读书之所曰松林愿印一言

昔人读书松竹林,今之书林乃无竹。
有松无竹何不可,松亦元同借邻烛。
十年人事桑田变,隔舍丁丁斧斤蹙。
归来窗下一灯青,夜半林空山鬼哭。
乃知艺木印岁寒,不似闭门繙故牍。
客来若问子孙枝,窗间正有声吾伊。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读书环境的变化和作者对坚持学习的感悟。

开头用对比手法:古人喜欢在松竹环绕的地方读书,现在读书的地方却没有竹子。但作者觉得有松树就够了,松树也能像"借邻居的蜡烛"一样提供精神滋养。

中间部分描写了十年间环境的变化:砍树的声音不断,树林被破坏。深夜读书时,窗外只剩下光秃秃的山林和凄凉的风声。这里用"山鬼哭"的夸张手法,表现环境恶化的悲哀。

后面点明主旨:种树要选耐寒的松柏("艺木印岁寒"),读书也要有松树般坚韧的精神。关起门死读古书("闭门繙故牍")不如像松树那样经得起风霜。

最后用幽默的对话作结:要是有人问起子孙后代的事,就让他们听窗内朗朗的读书声("吾伊"是模仿读书声)。说明真正的家业不是物质财产,而是传承读书精神。

全诗通过松树的意象,赞美了不畏环境变化、坚持求知的精神。用生活化的比喻(借邻居蜡烛、砍树声、读书声)让说理更生动,既有对现实的感慨,又传递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