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中箭词①
南来羁鸿北方客,背负严霜飞不得。
日中命尽射生手,一箭正中凌空翮。
一鸿中机百鸿惊,点空细字纷斜横。
力穷遭烹忍一死,可怜片影长孤征。
古人毕弋岂无意,登俎亦可无肉味。
至今暴殄及胎夭,杀气为妖满天地。
物生何至相吞屠,苍天变化还须臾。
坐殿忽作杜鹃去,行河岂意黄能趋。
人虫得丧无了日,客行感此泪横臆。
有弟落南今在亡,十年一字无消息。
冥鸿一来听祝辞,世间踏地皆⑴危机。
菰蒲饱霜湖水满,见草为人汝当远。
日中命尽射生手,一箭正中凌空翮。
一鸿中机百鸿惊,点空细字纷斜横。
力穷遭烹忍一死,可怜片影长孤征。
古人毕弋岂无意,登俎亦可无肉味。
至今暴殄及胎夭,杀气为妖满天地。
物生何至相吞屠,苍天变化还须臾。
坐殿忽作杜鹃去,行河岂意黄能趋。
人虫得丧无了日,客行感此泪横臆。
有弟落南今在亡,十年一字无消息。
冥鸿一来听祝辞,世间踏地皆⑴危机。
菰蒲饱霜湖水满,见草为人汝当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大雁中箭的悲惨场景,深刻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残酷伤害,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大雁的悲剧(前八句):开篇用"背负严霜飞不得"描绘大雁南迁的艰辛,接着生动刻画了猎人射中大雁、群雁惊飞的场景。"力穷遭烹忍一死"道出大雁无力反抗的命运,就像"片影长孤征"般孤独无助。
2. 对杀戮的批判(中间八句):诗人质问古人打猎的本意,指出如今人类变本加厉地残害生灵,连幼崽和胎儿都不放过。"杀气为妖满天地"强烈谴责了这种暴行。随后用"苍天变化还须臾"暗示善恶有报的自然规律。
3. 个人身世之悲(最后八句):由物及人,诗人联想到自己离散的弟弟,"十年一字无消息"道尽骨肉分离之痛。结尾劝诫大雁远离人类,"世间踏地皆危机"既是对大雁的警告,也是对险恶世道的控诉。
艺术特色上,诗人将细腻的景物描写(如"点空细字纷斜横"的雁阵)、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通过大雁的遭遇,既批判了人类的残忍,又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