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答黄卓卿

游人理棹珠江前,记得还舟及四年。
握手河梁复送远,片帆北去淩风烟。
见说声名忌太早,谁解红颜长美好。
功业难俱少壮时,悠悠岁月长安道。
至后阳生春又新,马蹄再踏帝京尘。
请看紫陌看花者,亦是玄亭载酒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游子重返京城的心路历程,语言平实却充满人生感慨。

开头四句像电影开场:主人公在珠江边整理小船,想起四年前也是从这里出发。如今和老友在河边握手告别,看着孤帆北去,画面感极强。"淩风烟"三个字特别传神,既写船行速度,又暗含前路未卜的迷茫。

中间四句是过来人的经验谈:有人说少年成名未必是好事(暗指木秀于林),可谁不盼望青春永驻呢?但现实是建功立业和青春年华很难两全,就像长安道上永远有赶不完的路。这里"悠悠岁月"和"长安道"形成巧妙对比,把时间流逝和空间距离的无奈都写活了。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冬至过后春天又来,我再次骑马踏入京城。你看那些在京城赏花的权贵,不也是当年和我们一起喝酒论诗的普通人吗?这里"紫陌看花"象征功成名就,"玄亭载酒"代表布衣之交,诗人用对比手法暗示:富贵如浮云,唯有真挚情谊不变。

全诗妙在把人生常见的离别、抱负、时光感慨融为一体,就像用白描手法画了一幅"北漂"心灵地图。特别是最后两句,既带着看透世事的豁达,又藏着几分不服输的倔强,很容易让现代打工人产生共鸣——那些成功人士,当年不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