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六首 其五
四座且勿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屋上瓦,本出田野间。
陶人范成形,锻鍊得刚坚。
公输盖甲第,置之大厦颠。
日月光照临,湛露何漙漙。
高居栋梁上,崔嵬象南山。
同时田中泥,孰敢相跻攀。
世故不可期,大厦宁久安。
阿房及建章,回风动茅菅。
田夫厌瓦砾,投掷弃江干。
高居几何时,徒令本质残。
请说屋上瓦,本出田野间。
陶人范成形,锻鍊得刚坚。
公输盖甲第,置之大厦颠。
日月光照临,湛露何漙漙。
高居栋梁上,崔嵬象南山。
同时田中泥,孰敢相跻攀。
世故不可期,大厦宁久安。
阿房及建章,回风动茅菅。
田夫厌瓦砾,投掷弃江干。
高居几何时,徒令本质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片瓦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起伏的深刻寓言。
开篇像说书人开场,邀请大家安静听故事。诗人用"屋上瓦"的口吻自述:我本是田野里的普通泥土,被匠人塑造成瓦片,经过高温烧制变得坚硬。后来被建筑大师选中,铺在豪华宅邸的屋顶上,高高在上享受日月照耀、露水滋润,看起来和南山一样巍峨。曾经一起躺在田里的泥巴伙伴,现在谁还敢和我平起平坐?
但转折来得突然——好景不常,世事难料。再宏伟的建筑也会倒塌,就像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建章宫,最终都成了长满野草的废墟。曾经高贵的瓦片被农夫嫌弃,当成垃圾扔进江边。诗人最后发出叹息:在高处风光的时间那么短暂,反而让原本质朴的泥土失去了本性。
这首诗的精妙在于: 1. 用拟人手法让瓦片开口说话,比直接说教更生动 2. 通过"泥土→瓦片→废墟"的变身过程,揭示命运无常 3. 用阿房宫等历史典故暗示荣华富贵的虚幻 4. 最后点出"高处不胜寒"的哲理:追求虚名反而会失去本真
就像现代社会的某些现象:普通人突然暴富后趾高气扬,但财富可能转瞬即逝,最终还不如保持朴实本色。诗人用瓦片的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被暂时的高位迷惑,保持初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