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

官军四百数不足,衣甲鲜明好皮肉。
朝游江上簇军营,夜向城头攫人屋。
县官供应间迟速,虎符日日相迫促。
白沙乡兵御奔突,兵家胜负多番覆。
月落荒村鬼夜哭,桥头一矩明于烛。
剪衣谁作招魂曲,铃阁将军睡方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讽刺故事:一群吃皇粮的官兵光拿钱不干活,反而祸害老百姓。

前四句画了一幅"兵痞图":说是四百官兵,实际人数都不齐。这些兵油子穿着光鲜亮丽的军装,养得白白胖胖。白天在江边扎营装样子,晚上就翻墙偷老百姓东西——活像穿着制服的强盗。

中间四句对比了两种兵:县官被军令催着给官兵送补给,而真正在打仗的白沙乡兵(民兵)却连基本装备都没有。这里用"虎符"(调兵凭证)和"番覆"(反复拉锯战)点出官僚系统的荒唐:正规军混日子,民兵反而在拼命。

最后六句最扎心:月光照着荒村里哭嚎的冤魂,桥头招魂的白幡亮得像蜡烛(说明死了很多人)。可这时候,军营里的将军正在呼呼大睡。诗人用"剪衣招魂"(古代招魂仪式要剪下死者衣服)和"铃阁"(高级军官住所)的对比,把"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荒诞写得入木三分。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纪录片:没有直接骂人,但通过白描官兵享乐、民兵送死、将军睡觉这三个镜头,把封建军队的腐败揭露得淋漓尽致。最厉害的是最后一句,将军的鼾声和招魂曲形成绝妙讽刺,让人读着读着就握紧了拳头。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