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范宪东叔去潼川任职时写的,用朴实的生活语言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人生感悟。
前四句写朋友的性格特点:见到人就恭敬行礼(九顿首),遇到事情反复斟酌(三折肱)。虽然年轻时有些轻狂,但老了反而显得可爱。这里用"老可憎"其实是反话,暗指朋友年纪大了反而更让人喜欢。
中间四句转入自己的生活状态:现在家里有余粮(储粟),过去靠矮灯苦读(短檠)。《论语》的教诲还记得,《周易》却一直没读完。这些日常细节展现了普通读书人的生活画面,既有物质保障又有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最有趣:嘴上说着要回家,儿女叫他却假装听不见。这个生动场景既表现了作者的幽默感,也暗示他其实舍不得朋友离开,用"赖着不走"的方式延长送别时刻。
全诗就像朋友间的家常聊天,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行礼姿势"、"读书日常"、"装聋作哑"这些生活片段,把中年人的友情、生活的踏实感、以及面对离别时的不舍都自然流露出来。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平凡中见真情的表达方式。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