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

拔波一千尺,瘦骨孰削刻。
珉璞为肺腑,藤蔓垂佩饰。
翰林江上吟(谓午诒。),妒汝可倾国。
一水隔彭郎,终古误颜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孤峭挺拔的山峰(小孤山),用拟人手法赋予它生动的形象和情感。

前两句写山峰从水中拔地而起,像瘦骨嶙峋的巨人("拔波一千尺"形容山势高耸,"瘦骨"比喻山石嶙峋)。山体由美玉般的岩石构成("珉璞为肺腑"),藤蔓垂挂如同佩饰,把山比作一位清高孤傲的隐士。

后四句引入人文典故:提到某位翰林(午诒)曾在江上作诗,嫉妒这座山的美貌足以"倾国"(夸张形容山景绝美)。最后用民间传说"彭郎与小姑"的爱情误会作结(彭郎矶与小孤山隔江相望,古人常把山影错认为恋人),给山水增添了凄美浪漫的色彩。

全诗通过奇特的比喻(瘦骨、佩饰)、大胆的夸张(倾国)和巧妙的用典,把一座普通山峰写得既有铮铮铁骨,又有万种风情,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最妙的是结尾的传说,让自然景观瞬间有了人的情感,读来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