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庵招游苏门百泉

五更月堕天西南,残星耿耿配两三。
出门风轻马蹄快,衣上一带侵山岚。
苏门县前解铃驮,困思小憩投茅庵。
贤侯东海我好友,劝我劫劫姑留骖。
台符吏牍剧衡石,一笑不问先幽探。
西门七里林谷绕,斜日半岭烟云含。
涓涟已到百泉上,清晖杰阁凭眈眈。
水妃何年此微步,明珠错落遗风潭。
千鬟万髻作颜色,太行倒插绿玉篸。
清泠忽听响琴筑,驶激更不容螺蚶。
吾徒解衣聊快意,健笔往往兼雄谈。
昔者东游过趵𥤮,与此清泚同所媅。
水晶盘中泻冰雪,一勺便瘿吾犹甘⑴。
桃竹园西得微路,下者扪壁高乘篮。
青山久无俗士驾,白石尚有仙人函。
啸台鸾凤杳何处,遗诀或者留彭聃。
重游后会谁与必,归路欲觅觞酒酣。
环山三匝梦应熟,瞥眼一过心常贪。
便捷休争百足蚿,缠裹莫作三眠蚕。
人生婚嫁有时毕,便合夜雨同冥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清晨出游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文人雅趣。我来分段解析:

开篇(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天还没亮,月亮西沉,几颗星星挂在天边。诗人骑马出发,晨风轻拂,山间的雾气沾湿了衣襟。这种黎明时分的朦胧感特别有画面感。

中间部分("苏门县前"到"一勺便瘇吾犹甘")是游记的主体:
1. 朋友热情招待,诗人暂时放下公务去游玩,展现了文人随性的一面
2. 描写百泉景色时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把泉水比作女神遗落的珍珠,把太行山比作倒插的碧玉簪子
3. 特别精彩的是对泉水声音的描写,说像琴声般清脆,水流湍急得连螺蛳都站不住脚
4. 诗人脱下衣服尽情玩水,还联想到以前见过的趵突泉,说这里的泉水像冰雪般纯净,喝一勺就让人满足

后段("桃竹园西"到结尾)转入感慨:
1. 写山路险峻,有的地方要扶壁而行,有的要坐篮舆
2. 提到传说中的仙人遗迹,暗含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3. 最后用两个有趣的比喻:不要像百足虫那样贪快,也不要像春蚕那样自我束缚
4. 结尾点出人生真谛:完成婚嫁等俗事后,就该像夜雨中的参星那样自在生活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把一次普通出游写得跌宕起伏,从凌晨出发到日暮归家,完整记录
2. 既有具体景物描写,又有夸张想象(如把山比作玉簪)
3. 透露出文人特有的生活态度:既要享受山水之乐,又要感悟人生哲理
4.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明珠错落遗风潭"这样漂亮的句子,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水珠飞溅的景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