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姚侍御的官员和他忠诚的仆人奇允的故事,展现了主仆之间的深厚情谊与高尚品格。
前四句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物品格:姚公像清爽的秋风一样正直,待人又如春日云雾般温和。他的风采如西陵(可能指地名或典故)的清风般畅快,恩泽如南海的雨水般滋润百姓。这里用"风流畅""雨泽酣"的比喻,生动表现了姚公为官清正、造福一方的形象。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主仆二人的美德:姚公培养善行乐此不疲("植善乐非疲"),铲除奸邪毫不迟疑("锄奷疾无待")。"玉几问殊勤"说他在案前勤政,"輶轩风欲采"指他轻车简从体察民情。仆人奇允则如霜雪中的旗帜般精神抖擞("神振霜旄动"),忠诚使他的气节如城墙般巍然倍增("气增云堞倍")。
最后两句笔锋突转:可惜在秋雨萧瑟时,卑鄙小人("狐穴"指奸佞巢穴)竟敢觊觎姚公的功绩("金铠"喻指官位成就)。这个转折既点出正直者常遭嫉妒的现实,又通过"山雨秋"的凄凉景象强化了悲剧感。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半用明快的自然意象赞美主仆德政,结尾以阴冷的"狐穴"反衬,在短短十二句中完成了从颂扬到警世的情绪转换。最打动人的是"植善""锄奷"四句,用农作比喻为政,将抽象品德写得如在眼前,而仆人"霜旄动"的英姿描写,更打破了传统主仆诗的刻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