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目寄张侍郎

学惭子夏与丘明,两目昏来岁屡经。
未省使辜贻鬼谴,恐因不识取天刑。
缘情诗怪吟全废,会意书怜笔久停。
张籍重清宁可觊,侍郎句好愿频听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眼睛患病时写给朋友张侍郎的一封"病中书简",用自嘲又真挚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因病无法读书写字的苦闷,以及对友人才华的欣赏。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 自嘲病痛(前四句)
- 开篇用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子夏(孔子学生)因读书失明,左丘明(《左传》作者)也是盲人。作者说自己学问比不上他们,却也像他们一样饱受眼疾折磨。
- 幽默地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学问太差得罪了鬼神,或是认字太少遭了天谴。这种自我调侃让病痛描写显得不那么沉重。

2. 患病困境(中间两句)
- 眼睛看不清导致两个痛苦:写诗时情感难以表达,喜欢的书拿起来却读不了。
- "缘情""会意"这两个词很妙,既指创作需要灵感,也指阅读需要理解,现在都因眼病受阻了。

3. 寄托友人(最后两句)
- 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张籍(唐代诗人)的诗风清雅令人向往,而张侍郎(收信人)的诗句优美,希望能多听听他的新作。
- 这里用张籍暗指张侍郎,既是赞美对方文采,也透露出因病只能"听"诗的无奈。

全诗亮点:
- 把眼疾的痛苦写得生动却不哀怨,反而带着文人特有的幽默感
- 对仗工整自然,比如"诗怪吟全废"对"书怜笔久停"
- 最后在困境中仍保持对文学的热爱,通过欣赏友人作品来获得慰藉

这种在病痛中依然保持豁达,通过文字交流维系友情的态度,正是古典文人可贵的精神品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