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柏秋为子完婚以诗贺之

婚礼始伏羲,俪皮定其制。薄物岂足重,所重在礼意。

踵事渐增华,六礼乃明备。百两咏周诗,文胜反滋弊。

俗见侈全厅,益失古人义。欧化近输入,文明寓调剂。

费省礼仪详,盛事期可继。我友柏秋君,数典从新例。

儿妇嘉礼时,会堂宾济济。我欲远观礼,筋力难自致。

聊寄诗一章,用祝螽麟瑞。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朋友儿子婚礼为切入点,探讨了古今婚俗变迁的智慧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传统婚俗的演变,从伏羲时代用鹿皮做聘礼的朴素仪式,发展到周朝"六礼"的完备流程,再到后来追求排场、失去本意的奢华风气。诗人认为古人看重的是礼仪背后的心意,而非物质排场。

第二部分谈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西式婚礼既节省开支又保留仪式感,是种不错的改良。这里诗人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度,认为传统需要与时俱进。

最后部分回归现实,诗人虽因身体原因无法现场观礼,但仍通过诗歌表达祝福。用"螽麟瑞"(螽斯多子、麒麟祥瑞)的典故,寄托了对新人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

全诗亮点在于:通过一场婚礼,既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知道哪些该保留),又表现出开明的革新意识(知道哪些该改进)。诗人把人生哲理藏在生活琐事中,用朋友喜事引发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