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遣怀

菩提坊里听疏钟,纸阁藤床寄病容。
灯影昏憧浑似客,瓶花清损若为慵。
身閒渐少市朝梦,心在已随云水筇。
冥想尖山滇海外,芒鞋携杖拾飞松(病中以徐霞客滇游日记自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生病时的感受和心境变化,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写病中环境:在菩提坊(可能是寺庙或清静之地)听着稀疏的钟声,简陋的纸阁藤床间躺着病容憔悴的自己。这里用"疏钟""纸阁"等意象营造出空寂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两个精妙的比喻:灯影摇晃像漂泊的旅人,瓶中的花枯萎了也像懒得打理。这两个比喻把抽象的病情写得生动可感。接着写心境变化:身体闲下来后,渐渐不再做关于名利场的梦;心思早已跟着云水间的竹杖(指代徐霞客)去远游了。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想象自己穿着草鞋、拄着拐杖,在云南的尖山海边捡拾松果。这个画面来自他病中读《徐霞客游记》的联想,把卧病在床的现实与神游天外的向往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妙在把"病中"这个消极状态写出了积极意味:身体虽然被困住,心灵却获得自由。通过读书神游,诗人把养病变成了精神之旅,用想象力突破了现实的限制。诗中"灯影""瓶花"等寻常物象都成为寄托情感的载体,展现出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豁达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