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孔徵君

住世不必丹砂床,清心寡欲岁月长。
应世不必风云会,功成名遂身须退。
遁世不必颍水滨,良田方寸无嚣尘。
君不见墩山之下孔巢父,远溯尼山称鼻祖。
出身事业继萧曹,中年归隐称三高。
教子一经绍家学,二难矫若云中鹤。
大儿仲谋次士龙,文章道德绳乃翁。
我翁当今正黄耇,高风传遍时人口。
晚年好道礼金仙,寻僧卜筑溪桥边。
祇园布金推长者,閒来更缬东林社。
玉麈风生四座清,地炉火热蚯蚓鸣。
高谈话到日西夕,策杖归来问耕织。
运筹声与读书声,灯下儿孙笑不停。
尽道我翁真矍铄,地上行仙解行乐。
井干桐飘一叶初,我翁寿考悬雕弧。
朝来洗爵劝翁饮,沉醉风前花似锦。
醉摘花枝插鬓边,参差笑倒东林禅。
曰翁真似庞居士,了得心空须及第。
一门尽入选官场,满床牙笏卜诸郎。
留将选佛一句话,不妨独步还高誇。
墩山看似寿山高,慧炬双辉长不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孔徵君的品德与生活态度,同时也描绘了他的家族和人生经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诗的开始部分强调了孔徵君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不需要繁华世界的丹砂床(象征奢华),也能清心寡欲地度过岁月。他并不追求风云际会,功成名就后就选择隐退,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2. 接着,诗描绘了孔徵君的隐居生活。他不一定需要隐居在颍水滨,只要有良田在心,就能远离尘嚣,过上宁静的生活。这是对孔徵君隐居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3. 诗中还提到了孔巢父,他是孔子的后代,继承了家族的事业和学问。他的孩子们也都非常优秀,大儿仲谋和小儿士龙都很有才华。这部分赞美了孔徵君的家族和他们的成就。

4. 诗中还描述了孔徵君晚年的生活状态。他晚年好道,寻找僧人,在溪桥边建立居所。他生活得非常快乐,常常和朋友们高谈阔论,有时候还会耕作和织布。这部分描绘了孔徵君晚年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5. 诗的最后部分进一步赞美了孔徵君的精神世界。他的运筹帷幄之声与读书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他的儿孙们都很尊敬他,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仙人,懂得如何享受生活。这部分赞美了孔徵君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孔徵君的生活态度、家族、晚年生活和精神世界,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用词优美,富有哲理,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孔徵君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