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歌① 其六

自顾庸才忝斯土,未然弛禁疏防堵。
笋舆冒雨入云山,事后勤劳恐无补。
溪回路转骇蚕丛,羊肠叱驭笑笼东。
敢辞险阻勾留苦,仗剑横扫魑魅空。
莫认蓬莱可访仙,荒烟蔓草翠微巅。
白云欲晴黑云雨,鹧鸪啼声到耳边。
治人治法难俱得,大东小东堪叹息。
苍生霖雨不相逢,救死攘敚⑴谋衣食。
兴言至此颜厚有忸怩,试听枝上子规心恻恻。
寄语番奴休杀人,杀人天谴不可测(许俊雅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地方官员深入山区体察民情后的感慨之作,用直白的语言展现了基层治理的艰难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篇作者自谦能力不足却担任要职,冒着大雨坐竹轿进山巡查,担心事后补救无济于事。这里"笋舆"就是竹轿,"魑魅"代指山里的盗匪,展现了他亲赴险境的工作态度。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山路的险峻——像蚕丛(传说中蜀地开国君主开辟的险道)般曲折,像羊肠般狭窄。但作者不畏艰险,决心扫清匪患。他打破"深山有仙境"的幻想,用"白云黑云""鹧鸪啼叫"的意象,烘托出山区真实的荒凉景象。

后段转向民生困境的思考:治理百姓和推行法令难以兼顾,百姓为求生计不得不抢夺("攘敚"就是抢夺)。"苍生霖雨"的比喻,表达了他渴望像及时雨一样解救百姓却无能为力的愧疚。

结尾尤为动人:作者听到子规(杜鹃)啼叫心生悲悯,转而警告山民("番奴")不要杀人作恶,否则会遭天谴。这种从自责到劝诫的语气转变,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官员的复杂心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篇朴实的工作日记,但字里行间透着对百姓的真切关怀。通过"冒雨巡查""山路险阻""民生多艰"等具体场景,让我们看到古代基层官员的真实工作状态和内心挣扎,具有很强的现实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