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阮公咏怀 其十

生才良不幸,处世诚独难。扬娥兴妒阶,怀璧贾罪端。

灵均既见放,韩非亦自残。奉身失所从,慷慨使我叹。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名为《效阮公咏怀 其十》的诗词,我们可以逐句来分析其含义和魅力。

1. “生才良不幸”: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虽有才华,但生不逢时,遭遇不幸。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2. “处世诚独难”:这里讲的是在社会中立足、处理世事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作者可能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感到孤独和无助。 3. “扬娥兴妒阶”:这一句可能是在说,展示才华有时反而会招来嫉妒和恶意攻击。作者可能担心自己的才华会引来他人的妒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怀璧贾罪端”:这里是说怀揣着某种贵重或特殊的东西(可能是指才华或某种能力)可能会招来罪责或麻烦。作者可能担心自己的才华或某些特质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或风险。 5. “灵均既见放”:灵均可能是古代楚国诗人屈原的别称,他因为忠诚国家却遭放逐。这里作者可能是在借屈原的故事表达自己也遭遇了被放逐或不被重用的情况。 6. “韩非亦自残”:韩非是古代的法家学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并未被接受,甚至可能遭受迫害。这里作者可能是在表达自己也像韩非一样,思想不被理解,甚至可能遭受打击和排斥。 7. “奉身失所从”: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作者全身心投入,但却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或失去了合适的归属。这可能是对作者自身处境的一种感慨,觉得自己虽然努力,但似乎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 8. “慷慨使我叹”:这里表达了作者在面对上述种种困境时,感到慷慨激昂,不禁长叹。这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是对时代和社会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批判。作者认为自己虽有才华,但生不逢时,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他担心自己的才华和特质会招来嫉妒和麻烦,感到孤独和无助。同时,他也借屈原和韩非的故事表达了自己遭遇放逐和不被理解的困境。面对这些困境,作者感到慷慨激昂,不禁长叹。整首诗词充满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批判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