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略带沧桑的江南画卷,语言豪迈却暗含历史沉思。
开篇气势磅礴:前两句用"浩荡长江""十万军队"的意象,展现江涛汹涌、战船林立的雄壮场面,仿佛看到古代水军驻守的肃杀景象。
时空交错之美:三四句用"年年春满"和"夜夜风传"形成温柔江南与荒凉塞北的对比,春风年复一年吹绿两岸,而战火硝烟却像永远飘不散的阴影,暗示和平与战争在历史中的轮回。
历史沧桑感:五六句笔锋转向神话与历史。"水府藏神"给长江蒙上神秘色彩,"六朝废寝"则像镜头突然扫过荒废的宫殿遗址——曾经繁华的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城建筑,如今只剩断壁残垣躺在山脚。
结尾余韵悠长:最后两句最妙。秋夜依旧能见到唐朝时的月亮,但当年在江边醉酒捉月的诗仙李白早已不在。这里藏着双重感叹:一是自然永恒(唐月仍明)与人生短暂(谪仙无踪)的对比;二是暗指当下再没有李白那样的天才,也再没有盛唐那样的气象。
全诗像一部历史纪录片:镜头从汹涌江面拉到废弃宫殿,最后定格在秋月倒影中。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既展现山河壮丽,又流露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结尾的"捉月"典故更给豪放的画面添了一笔浪漫与怅惘。
黄虚舟
黄虚舟,晋江(今属福建)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八闽通志》卷五○)。今录诗二首。